太全了!CNC加工過程常見問題點及改善方法
本文從出產實際出發(fā),總結了CNC加工過程常見的問題點及改進方式,以及速度、進給量和切削深度三個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應用范疇如何選用,供大家參考。
一、工件過切
原因:
1. 彈刀,刀具強度不夠太長或太小,導致刀具彈刀。
2. 操作員操作不當。
3. 切削余量不均勻(如:曲面?zhèn)让媪?.5,底面留0.15)
4. 切削參數不當(如:公役太大、SF設置太快等)
改進:
1. 用刀原則:能大不小、能短不長。
2. 添加清角程序,余量盡量留均勻,(側面與底面余量留共同)。
3. 合理調整切削參數,余量大拐角處修圓。
4. 使用機床SF功用,操作員微調速度使機床切削達到最佳效果。
二、分中問題
原因:
1. 操作員手動操作時不準確。
2. 模具周邊有毛刺。
3. 分中棒有磁。
4. 模具四邊不垂直。
改進:
1. 手動操作要重復進行仔細查看,分中盡量在同一點同一高度。
2. 模具周邊用油石或銼刀去毛刺在用碎布擦潔凈,最后用手確認。
3. 對模具分中前將分中棒先退磁(可用陶瓷分中棒或其它)。
4. 校表查看模具四邊是否垂直(垂直度誤差大需與鉗工檢討方案)。
三、對刀問題
原因:
1. 操作員手動操作時不準確。
2. 刀具裝夾有誤。
3. 飛刀上刀片有誤(飛刀自身有必定的誤差)。
4. R刀與平底刀及飛刀之間有誤差。
改進:
1. 手動操作要重復進行仔細查看,對刀盡量在同一點。
2. 刀具裝夾時用風槍吹潔凈或碎布擦潔凈。
3. 飛刀上刀片要測刀桿、光底面時可用一個刀片。
4. 單獨出一條對刀程序、可避免R刀平刀飛刀之間的誤差。
四、撞機-編程
原因:
1. 安全高度不夠或沒設(快速進給G00時刀或夾頭撞在工件上)。
2. 程序單上的刀具和實際程序刀具寫錯。
3. 程序單上的刀具長度(刃長)和實際加工的深度寫錯。
4. 程序單上深度Z軸取數和實際Z軸取數寫錯。
5. 編程時座標設置錯誤。
改進:
1. 對工件的高度進行準確的丈量也確保安全高度在工件之上。
2. 程序單上的刀具和實際程序刀具要共同(盡量用自動出程序單或用圖片出程序單)。
3. 對實際在工件上加工的深度進行丈量,在程序單上寫清楚刀具的長度及刃長(一般刀具夾長高出工件2-3MM、刀刃長避空為0.5-1.0MM)。
4. 在工件上實際Z軸取數,在程序單上寫清楚。(此操作一般為手動操作寫好要重復查看)。
五、撞機-操作員
原因:
1. 深度Z軸對刀錯誤·。
2. 分中碰數及操數錯誤(如:單邊取數沒有進刀半徑等)。
3. 用錯刀(如:D4刀用D10刀來加工)。
4. 程序走錯(如:A7.NC走A9.NC了)。
5. 手動操作時手輪搖錯了方向。
6. 手動快速進給時按錯方向(如:-X 按 +X)。
改進:
1. 深度Z軸對刀必定要注意對刀在什么位置上。(底面、頂面、分析面等)。
2. 分中碰數及操數完成后要重復的查看。
3. 裝夾刀具時要重復和程序單及程序對照查看后在裝上。
4. 程序要一條一條的按順序走。
5. 在用手動操作時,操作員自己要加強機床的操作熟練度。
6. 在手動快速移動時,可先將Z軸升高到工件上面在移動。
六、曲面精度
原因:
1. 切削參數不合理,工件曲面表面粗糙·。
2. 刀具刃口不鋒利。
3. 刀具裝夾太長,刀刃避空太長。
4. 排屑,吹氣,沖油不好。
5. 編程走刀方式,(可以盡量考慮走順銑)。
6. 工件有毛刺。
改進:
1. 切削參數,公役,余量,轉速進給設置要合理。
2. 刀具要求操作員不定期查看,不定期更換。
3. 裝夾刀具時要求操作員盡量要夾短,刀刃避空不要太長。
4. 對于平刀,R刀,圓鼻刀的下切,轉速進給設置要合理。
5. 工件有毛刺:根咱們的機床,刀具,走刀方式有直接關系。所以咱們要了解機床的性能,對有毛刺的邊進行補刀。
七、崩刃
原因及改進:
1. 進給太快
--減慢到合適的進給速度
2. 切削開始時進給太快
--切削開始時減慢進給速度
3. 夾緊松(刀具)
--夾緊
4. 夾緊松(工件)
--夾緊
5. 剛性不足(刀具)
--用允許的最短的刀,柄部夾的深一點,另外試下順銑
6. 刀具的切削刃太尖
--改變脆弱的切削刃角,一次刃
7. 機床和刀柄剛性不足
--用剛性好的機床和刀柄
八、磨損
原因及改進:
1. 機臺轉速太快
--減慢,加足夠的冷卻液
2. 硬化資料
--用高級刀具、東西資料,添加表面處理方式
3. 切屑粘附
--改變進給速度,切屑巨細或用冷卻油或風槍清理切屑
4. 進給速度不當(太低)
--添加進給速度,試下順銑
5. 切削角度不合適
--改變?yōu)檫m當的切削角度
6. 刀具的一次后角太小
--改變成較大的后角
九、破壞
原因及改進:
1. 進給太快
--減慢進給速度
2. 切削量太大
--用較小的每刃切削量
3. 刃長和全長太大
--柄部夾的深一點,用短的刀,試一下順銑
4. 磨損太大
--在初期再研磨
十、振紋
原因及改進:
1. 進給和切削速度太快
--修正進給和切削速度
2. 剛性不足(機床和刀柄)
--用較好的機床和刀柄或改變切削條件
3. 后角太大
--改變成較小的后角,加工刃帶(用油石磨一次刃)
4. 夾緊松
--夾緊工件
◆ 考慮速度、進給量
速度、進給量和切削深度三個因素的相互關系是決定切削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不合適的進給量和速度常常導致出產量降低、工件質量差、刀具損壞大。
使用低速度范圍用于:
-
高硬度資料
-
任性大的資料
-
難切削的資料
-
重切削
-
最小的刀具磨損
-
最長的刀具壽命
使用高速度范圍用于
-
軟質資料
-
較好的表面質量
-
較小的刀具外徑
-
輕切削
-
脆性大的工件
-
手動操作
-
最大的加工效率
-
非金屬資料
使用高進給量用于
-
重、粗切削
-
鋼性結構
-
易加工資料
-
粗加工刀具
-
平面切削
-
低抗拉強度資料
-
粗齒銑刀
使用低進給量用于
-
輕加工,精切削
-
脆性結構
-
難加工資料
-
細小刀具
-
深立槽加工
-
高抗拉強度資料
-
精加工刀具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CNC 加工和 3D 打印如何在您的車間協(xié)同工作 2023/5/10

